广东“最美科技工作者”成守珍 | 武汉归来再援塞,巾帼抗疫最前线
“最美科技工作者”系列报道
●武汉归来 再战塞国●
塞尔维亚国防部1日在首都贝尔格莱德向中国赴塞抗疫医疗专家组的3名轮换专家授予军队最高级别纪念勋章——“为塞尔维亚国防作出杰出贡献纪念勋章”,以表彰他们在帮助塞方防控新冠疫情中的付出和贡献。
3月21日,中国就派出第一批抗疫医疗专家组赴塞尔维亚,在经过40多天的援外工作后,5月,首批抗疫专家组乘专机返回中国。5月2日下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再派出3 名专家接力援助塞尔维亚,专家组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组建,广东省卫生健康委选派,成守珍是其中成员之一。刚完成武汉使命的成守珍肩负着党和人民的重托,带着中国成功的丰富实战经验奔赴塞尔维亚开展抗疫指导工作。再战塞尔维亚也是她主动请缨:“呼吸与危重症护理是我的专业,任何时候党和国家需要我,我责无旁贷。”
在塞尔维亚,成守珍度过了她的第39个护士节。作为中国赴塞尔维亚抗疫医疗专家组成员,今年的护士节之于她既普通又特殊。同往年一样,节日还没到,她就已经收到来自同事和亲朋好友的祝福。但与往年不同,这是她第一次在海外度过护士节。没有讲座,不参加十佳护士评选,也没有街头义诊,有的是在异国的奔忙。
5月12日一早,成守珍佩戴好国旗胸针和写有“中国卫生”字样的袖章,和专家组其他成员一同乘车前往距离贝尔格莱德约240公里的塞南部城市尼什。
尼什是塞尔维亚疫情最为严重的城市之一。专家组当天到访尼什养老院和尼什温泉医院,实地了解当地疫情防控、呼吸与危重症护理、肺康复以及医院消毒和废弃物管理等情况,并对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解答。
成守珍说,养老院和福利院是老人、孩子等抵抗力较弱人群聚集的地方。专家组希望在走访中了解这些封闭机构消毒和隔离措施是否到位,在疫情期间如何安排院内居住老人以及如何防止病毒传播等问题。她说,专家组在走访过程中与塞方分享在武汉抗击疫情时的经验,希望全面帮助塞尔维亚,为复工复产后的防疫发挥作用。
在塞尔维亚救治近一个月后,6月1日,塞尔维亚为感谢他们在疫情中的付出和贡献,在首都贝尔格莱德向中国赴塞抗疫医疗专家组的3名轮换专家授予军队最高级别纪念勋章——“为塞尔维亚国防作出杰出贡献纪念勋章”,其中一人,就是成守珍。成守珍说,塞尔维亚迅速采取一系列强有力措施,包括实施紧急状态、关闭边界、建立方舱医院、确定定点医院、应收尽收、应治尽治,使塞尔维亚在抗击疫情方面取得良好效果。
●抗疫先锋 率先垂范●
2020 年新冠来袭,作为广东省护理 “领头羊”的学会理事长,成守珍敏锐觉察到疫情定需护理人员冲到最前线,她借助省学会护理人才荟萃、相关专科专家密集的优势,充分发挥护理的专业作用,以护理学会及重症护理专委会的名义向全省护士发出倡议,号召全省护理人员发挥护理专业的优势和特长,攻艰克难。
在成守珍的带领下,广东省护理人员纷纷响应号召,主动请缨。为了贮备驰援武汉的人力资源,她号召粤东、粤西、粤北及珠三角 21 个地市护理人员积极报名,不到 2 天,便有数千名护士报名响应,自 1 月 24 日除夕夜分批分次弛援湖北。在积极支援武汉抗疫的同时,成守珍鼓励护理人员立足于医院的重症病房、发热门诊、感染病区、社区卫生机构和护理站等各个护理岗位,严守操作规范,做好个人防护,共筑严防死守的健康屏障,坚决取得医护零感染的最后胜利。同时省护理学会及时在岭南护理网及微信平台开辟“抗疫专栏”,每天报道抗疫英雄的感人事迹,鼓舞一线护理人员顽强拼搏,增强斗志。
●未雨绸缪 全面部署●
疫情发生以来,作为护理部主任的成守珍,凭借对“非典”的护理经验及对呼吸与危重症学科特点的专业底蕴,觉察到这不是短期的工作,将需要更多的护理人员直接或间接“参战”。她未雨绸缪,迅速召开全院护士长会议,认真部署及落实防控工作并发出号召,鼓励全院护士参与抗疫,短时间内有一千余名护士踊跃报名。为确保“零感染”,护理部在短时间内采取多形式、多途径培训 1200 多人次。同时紧急调配人力组建发热病房,并以最快速度将 300 余名护士组建为 4 个梯队。除夕日与大年初二均接到广东省卫健委和医院驰援武汉的紧急通知。成守珍率先垂范,与护理团队迅速行动,2 小时内精挑细选了第一批具有呼吸与危重症护理经验的驰援武汉护理人员并集结完毕,4小时内完成对驰援人员防护技能强化培训,根据上级指示分期、分批前往武汉驰援。期间成守珍三次主动请缨,在党和政府、学校及医院各级领导的支持和指导下,2 月 7 日“临危受命”,担任中山一院医疗总队临时党总支书记带领 131 名医疗队员奔赴汉。
●抗疫前线 攻坚克难●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整建制接管武汉协和医院西区两个新病区。成守珍深知形势严峻,在飞往武汉的途中就与核心成员讨论抵鄂后人员的排班、分工、党总支部开展工作等问题。“这是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完全进入‘战时状态’:救命,救急,救援!”抵达后成守珍带领医疗队员克服设备、环境、物资、人力等条件限制,科学管理,质量前移并创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式护理流程和管理制度,在短短一天内完成两个病区组建,并很快收满 100 名患者,创造了常规条件下“不可能完成的工作任务”奇迹。
医疗队接管的病区是普通病区配置,病区收治的大部分是急危重症患者,并伴有严重低氧、重度呼吸衰竭、心功能不全、肾功能衰竭。有些老年患者因基础疾病较多,病情重,进展快,迅速发展成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症(ARDS)。医疗队刚进驻时,有创呼吸机、血液净化等抢救设备在逐步配置到位,为了“强化生命支持,从死神手里抢人!”在各种医疗物资逐步备齐的情况下,成守珍带领团队对病房的布局、环境等进行周密布署,将各地支援的仪器设备进行匹配,对每个按键进行认真逐一排查,硬是在普通病房里搭建出简版“ICU”,为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奠定了基础。
为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疗与护理质量,成守珍将在中山一院坚持了20 多年的每月危重症患者医护联合查房的习惯也带到武汉,但时间改成了每周,对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重点、难点问题展开讨论,使患者得到更精准的治疗与护理。
●专业扎实,救人无畏●
2 月 13 日,成守珍与医疗队队长朱庆棠教授、副队长罗益锋副教授等在联合查房时,一名患者突然出现呼吸急促,血氧饱和度直线下降,“必须马上进行气管插管,否则危在旦夕”。对新冠肺炎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气管插管接呼吸机,在平时重症监护病房很简单,但面对新冠肺炎患者,可能喷射出大量含有病毒的气溶胶,意味着参与抢救的医护人员将面临很高的感染风险。
成守珍选择把危险留给自己,克服身着笨重的防护服、手戴多层手套、护目镜起雾等困难,带领护理团队密切配合抢救。气管插管术、有创呼吸机通气、深静脉穿刺插管(CVC)的配合、胃管置入等所有操作一气呵成、一次到位,并预见性地将医院带来的“神器”--密闭式吸痰管接上呼吸机,为避免医护人员的感染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团队通力合作下,患者的生命体征很快趋于平稳、血氧饱和度持续上升,最终转危为安。“越是关键时刻,越能考验护理技能是否过硬”。团队用精湛的技术、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救治患者赢得了抢救的黄金时间。
●创新模式 救人救心●
在协和西院战斗的这些日夜,在成守珍等两位队长的带领下及队员的努力下,中山一院医疗队探索总结出对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医护患一体化,救治康复全覆盖”的管理模式。为了更好开展救治,医疗队想方设法医护患一对一,分清责任,衔接管理,建立良好沟通,避免影响对病人的连续性管理。落实医疗主任、组长、管床医生,以及病区护长、护理组长、护士三级管理体系。“不仅让病人早救治,也让患者实现早康复,且生理心理皆关注”。为了更好地促进患者康复,成守珍带领团队引入康复治疗前移的理念,率先开展康复加油站,牵头在协和西院推广早期肺康复和肢体康复操等康复治疗及生理、心理、社会全方位护理。除了专业治疗外,成守珍团队每天在查房时都会为患者做起“话”疗,在医病医身的同时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需求。
她说:“通过抚触患者的手臂、轻轻拍拍患者的肩膀,说一句鼓励的话,他们都倍感亲切。”在患者痊愈出院时,主管医生和护士都会送上一张精心制作的问候卡,为他们加油鼓劲,重树信心。同时还组建了“武汉加油·病友交流”微信群,每日密切关注患者的治疗变化,了解出院病人的康复情况,解答病友问题,帮助他们早日战胜困难。
同时她注重总结和经验分享,带领团队编写各类护理操作指南、流程规范,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应急预案等,并把这些宝贵经验分享给
更多的医护人员。
●支部带头,党员先行●
为充分发挥临时党总支的战斗堡垒作用,在上级党组织的支持下,医疗队迅速成立四个支部并稳健、扎实、高效、有序开展地工作。编写了党员与党务工作手册,开展了“一课记初心、一花献真心、三卡暖人心”等活动坚定信念、鼓舞士气、温暖人心。彰显了“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的大医精神及作为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提高了医护人员在人民心中的美誉度,更收获了患者的认可和感动。
同时医疗队启动“一体同心、一身荣光、一线脊梁、一战必胜、一心相守、一院守望、一生信仰”“七个一”建设以增强团队凝聚力,铸炼党员战斗力,提升患者向心力。还坚持一做一指南,一周一学习,一事一问候,形成医护患一条龙,党群一对一良好氛围。
在抗疫过程中,有 63 名医疗队员在支部的感召下递交入党申请书, 54 名同志先后火线入党成为中共预备党员,队伍中共产党员占比达 81.3%。党员同志充分发挥先锋作用,促救治、展实力、聚人心。
在援助武汉的 61 天里,成守珍带领团队开辟 “高级生命支持单元”,指导护理团队开展俯卧位通气、密闭式吸痰、静脉中等长度导管留置术、PICC 置管、CRRT、PICCO 血流动力学监测、超声下鼻肠置管、医护联合查房、肺康复、集束化重症护理等先进重症救治技术,提高新冠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避免医护感染;为双提升,双降低,整建制接管救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积累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所在病区是非 ICU病区最早实施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俯卧位通气的病区,也是开展有创机械通气例数最多的病区,累计收治患者 246 例,其中重症危重症比例超过 90%。创造了武汉协和西院除 ICU 之外普通病区的最高纪录,在保卫武汉的大考中上交了合格答卷。
●重症专家 革故鼎新●
成守珍从事护理事业 40 年,多次参与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与非典搏斗并率先创新密闭式人工气道护理技术,踏遍高原戈壁援疆援藏。作为医院护理部主任及呼吸与危重症护理学科带头人,她率领团队成功申报卫生部首批护理项目“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专科护理”建设项目。
率先在 ICU 建立并运用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首创“临床专科护理学院”助力发展专科护理,建立了以急危重症为核心的专科护理小组 34 个、专科培训基地 32 个,开展新技术新项100 余项。参与院内外各种疑难病例的大会诊、抢救及讨论;坚持对危重症患者联合查房指导 20 余年,举办重症医学研讨学习班,专科护士培训班、参与国家级、省级“重症医学年会”有关授课,解决各种疑难复杂护理问题近万例;培训广东省危重症专科护士 18800 余人次。
多次参与国家护理标准、规范、共识及卫生政策的制定。主编《急危重症护理学》等卫生部规划教材及专著近 20 部、主持省部级基金 8 项, 撰写科技论文 100 余篇。